编者按:?xml:namespace>
为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建国65周年,进一步推动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激励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2014年暑期,我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点面结合,全面开展,我院12、13级班级实践队的同学们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奉献”,收到了良好成效。
普及防震知识,携爱同行
--土木工程学院2013级土木工程四班赴漳州实践调研活动
地震灾害是世界上造成经济损失最严重和人员伤亡最多的自然灾害之一,在目前地震预报仍是个世界性难题的情况下,我们要加强对地震科普知识的学习,以利于掌握正确的避震和自救,互救方法。因此,2014年7月5日至7日,我院2013级土木四班一行7人进入漳州市某些村庄开展了从为期3天的防震知识的调查和普及。
在调查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队员们细心地发现当地房屋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一方面是地基问题,当地大部分房屋的基础都是露出在地面上的;另一方面是有的房屋中与梁相接的柱子不是钢筋混凝土,而只是简单的由砖砌而成。同时在农村内依旧存在很多的危房,这些都存在地震破坏的安全隐患。
带着问题,队员们走进村庄,向当地村民分放问卷,当地的村民也很热心配合队员们的工作。为进一步深刻的了解当地有关地震的情况 ,队员们与当地的村民进行了长谈,并积极地做好记录。同时兼顾宣传防震的重要性以及地震前后应该采取的措施工作。经过几天的努力,队员们150份问卷调查工作圆满完成,通过调查以及与村民的交谈队员们收获良多,同时也认识到,为减少地震带来的危害,在农村地区加强防震工作刻不容缓。
此次实践活动结合队员们的专业,对房屋的防震深入调查,为村民们也为队员们自己上了一堂精彩的防震抗震的课,提高了队员们的综合素质,理论结合实际,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同时也锻炼了队员们组织,合作的能力,队员们都受益匪浅。
芦柑调研 不亦乐乎
—土木工程学院2013级工程管理2班三下乡实践调研
2014年7月6日,我院2013级工程管理2班赴永春溪南村芦柑种植技术调研实践队正式展开调研。
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实践队成员走进了芦柑种植地,了解当地芦柑的种植地条件,芦柑种植技术的发展史等知识。当地村民介绍说,永春芦柑始种于五十年代初,是爱国华侨尤扬祖先生出资率先引种的,仅三、四十年间,它已经成为一种遍植于千家万户的大宗产品,载誉于海内外的名优产品。现在全县已种植柑桔10万多亩,年社会产量100万担,面积、产量已经连续15年居全省第一位,被誉为“柑桔之乡”。随着时代的发展,芦柑的市场需求量不断扩大,所以其种植技术也在不断改革,从而能更好的适应科技社会的潮流。
此次活动中实践队员通过走进芦柑种植地,与当地居名深入接触,也亲身观察体验了芦柑的种植采摘情况,从而更深层次的了解了溪南村当前芦柑种植技术的优势与不足。同时,实践队员们也通过实地调查,收获了课本里所没有的知识,开拓了视野。
傍晚,实践队成员就白天的调研活动进行讨论研究,并整理出调研成果。至此实践队今天的调研任务圆满结束。此次调研活动,对于实践队成员而言是一次增加历练以及才干的过程,通过一线的走访以及实地调研,提升自我素质,摒弃“假大虚空”的浮夸作风,真正实现社会实践“第二课堂”的作用。
开展水质调研活动 宣扬水质保护意识
--土木工程学院2012级水利一班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
2014年7月24日,我院2012级水利一班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队的成员顺利到达福州,开展为期三天的福州市景区水质调研工作,搜集有关大樟溪和十八重溪的水质信息。
25日早上,在福州本地同学的协助下,实践队顺利抵达大樟溪景区,对大樟溪的溪水进行观察和调研,在景区内发放调查问卷,现场统计游客们对于大樟溪水质的评价以及游客们对水资源节约与保护方面的看法和意见,以便应用于调研后的宣传工作。
大樟溪是闽江下游最大的一条支流,不仅是较好的水源,更蕴藏有相当丰富的水力资源。对于福州来说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溪流,需要大家的好好保护。实践队在调查的同时也不忘享受这大自然的美景,一路下来,满是欢声笑语,工作,玩耍,队员们在两者间找到了平衡点。
26日,在经历了一天的调研,队员们走了不少的路,队伍修整一天,同时也统计了一下问卷调查的结果,通过整理,实践队发现,游客们对于水资源的保护还是有一定见解的,大家都明白水质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也了解自己该做些什么。
27日,实践队抵达福州的十八重溪,与大樟溪一样,十八重溪也是福州一个相当有名的景区,溪水清澈见底,实践队与25日一样,对溪水进行调研并向游客发放问卷,获取游客们的意见建议。
接下来的几天,实践队成员将获得的结果进行了汇总和统计,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景区水质较好,人们的保护意识也相当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