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昔同走风雨路,看今朝共筑中国梦(五)
——记莆田大洋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活动
红色洗礼·我爱我家
2013年7月10日,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赴莆田大洋社会实践队暑假班开班第四天。实践队主要开展两项活动:参观闽中革命根据地,增进实践队员对革命精神的理解和感悟;为大洋学校在校学生教授绘画设计课,激发大洋学校孩子们的想象力,丰富他们的课外生活。
早上9点左右,实践队出发前往闽中最早的革命根据地之一闽中革命根据地。在闽中革命根据地,实践队员参观了闽中司令部旧址展览馆内闽中不同革命时期的照片、传单、票据等历史实物,和闽中革命史诗碑林里由在闽中参加过革命的蔡园、苏华、许集美、祝增华等老领导的亲笔题词。此次红色教育观光活动使实践队员们对革命先辈的精神和事迹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让身为大学生的我们思考如何利用自身专业优势服务社会,为早日实现全民中国梦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下午的上课内容是根据主题“我心目中的家”自己动手画。吃完午饭后,实践队员便将绘画设计课所要用到的水彩笔、素描纸、拿到教室,摆好桌椅。两点半,孩子们来到了教室,放开手脚,大画一场。孩子们依靠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将家设计成各种形状,在孩子们的纸上,太阳可以是绿的,河流可以是粉的,也许细节上并不那么好看,但整体上看也别具新意,也许只是一个个杂乱的图形和无序的连接拼凑起来的图案,却是孩子们内心声音的展现,让他们的情绪得到了释放,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
很快一天就将过去,实践队员们在闽中革命根据地接受了“红色元素”的洗礼,在孩子们身上收获了童心带来的感染,大家都表示今天的收获很多,并对明天的课程充满期待。
绘画课上,双胞胎姐妹兴奋讨论着如何设计画面。
大洋的孩子们展示绘画成果。
大洋实践队志愿者在闽中革命史诗碑园合影留念。
情系紫云留守儿童,助力浦源繁荣发展(五)
——记宁德周宁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活动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全面开展
7月10日,福大土木赴周宁实践队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全面开展。紫云地处周宁山区,经济情况并不发达,村中青年多数外出打工,留守儿童亟待关爱,因此开展一项这样的活动是十分有意义的。
早上七点,实践队员们早早就起床为今天 的支教活动做准备,今天的关爱活动有防震减灾知识讲座以及桥梁图文手工艺品制作大赛。
早九点整,10位当地的小朋友们准时到达,在实践队员的的带领下,孩子们开始今天的防震减灾知识之旅,实践队成员江程捷当任此次活动的主持人,活动过程经历地地震的基本常识教授、防震减灾视频观看,知识竞答以及防灾实战演练。期间主持人机智灵活的问答以及实践队员们生动活泼的表演引起了小朋友们的阵阵笑声,在欢乐中长进知识,在实践中明白道理,这正是我们实践队所希望带给小朋友们的。
下午2时30分,“小小桥梁师”桥梁图文设计活动如期开展,本次活动以“放飞孩子们的梦想”为主题,旨在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实践队员和小朋友们介绍完基本的桥梁知识后,孩子们就开始动手制作桥梁模型,孩子们共分为四组,经历一小时半的活动制作后,孩子们都交出了自己满意的答卷,在由镇团委书记许剑、村民组成的群众评委团为此次活动进行了投票,最后,“清晨的阳光”组以5票优势夺得了最后的冠军,拿到了最具创意奖。获奖小组得到了队员们精心准备的奖品。
此外,闽东日报以及周宁乡讯记者全程对我们的活动进行了跟踪报道。
孩子们在观看防震减灾视频。
实践作品展示。
实践队队长江程捷在接受闽东日报的采访。
大手牵小手,共筑中国梦(五)
——记三明尤溪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活动
少儿画—梦想未来,中国结—情系中国
2013年7月10日,是福大土木赴尤溪实践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团活动的第四天。
上午,实践队队员陈秀琪首先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课堂小游戏。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游戏中,并且认真遵守游戏规则。他们的活力和配合使课堂充满了愉悦的氛围,学生们也乐在其中。紧接着,由实践队队员王伟勇开始绘画指导,在本次的绘画中,实践队旨在自由和随心,让每位学生在实践队队员的指导下画出属于他们自己的画,每幅画都体现了学生们对未来的憧憬。在学生们认真绘画的时候,尤溪县团县委领导莅临观赏。随后,领导们在实践队队长的带领下,来到了实践队石膏制作基地,对实践队的石膏制作教学表示了高度的赞赏。
下午,实践队队员肖晗引导学生开始“你划我猜”的课堂小游戏。在游戏结束后对高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中国结编制指导,包括“双钱结”和“纽扣结”的教学,学生们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实践队队员亲自对学生进行了教学,每位学生都十分好学。学生在实践队队员的指导下都编制出了精美的中国结。每个中国结都浓缩着他们对祖国的感恩和热爱。在中国结的编制之后,学生们在实践队队员肖晗的主持下,在彩纸上写下自己的梦想,将彩纸折成纸飞机并在队员们的见证下于二楼空旷处放飞自己的梦想。
每一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都十分的精彩,每一位参与的学生们都十分的快乐。期待明天的活动取得完满成功!